阳谷县“聚焦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
时间: 2023年03月15日
名称
阳谷县“聚焦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
索引号
/2023-22250751
发布单位
大布乡
组配
新闻发布会

    3月14日上午,阳谷县“聚焦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主题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大布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高传振,党委副书记王广策,党委委员、副乡长张传坡,大布乡高庄新村党总支书记谷振林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大布乡发言材料

大布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高传振

各位媒体朋友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十分荣幸能借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大布乡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大布乡的基本情况。大布乡位于阳谷县城北部,乡驻地距县城4公里,东与安乐镇、阎楼镇接壤,西与西湖镇、莘县东鲁办事处为邻,北与石佛镇、定水镇接界,南与侨润街道、狮子楼街道毗连辖区南北长7.56公里,东西宽13.16公里,总面积57.25平方公,耕地面积6.09万亩,户籍人口3.8万人,常住人口2.9万人,党员1295人。

2022年以来,大布乡新一届党委、政府全力锚定富民强县“七七工程”,主动适应新常态,利用自身毗邻县城和经济开发区 的区位优势,南融东借,积极抢抓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筑牢发展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大布乡苏海村,依托临近聊阳路交通便利的优势,流转土地3000余亩,以苏海森林动物世界为核心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在薛楼、董庄等西部村庄,发挥毗邻莘县的区位优势,发展蔬菜种植业,建成蔬菜大棚2000余座,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强化引导,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强化对板材加工产业的扶持,推动建设板材加工产业园区,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配套、提升产业品牌,培养了一批以金福林木业为代表的技术强、规模大、效益好的板材加工企业,带动产业上游发展旋皮机加工户200余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板材加工产业链条,使大布乡发展成为江北著名的“板材之乡”。

激发活力,推进项目建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引进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好项目。山东迈舒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米高档软轴项目、聊城德青餐饮有限公司智能中央厨房项目已经投入生产。聊城(阳谷)智惠产业创新城项目和德青二期生鲜冷藏库项目正在顺利实施建设。

数字赋能,发展电商经济。投资35万元,打造“布见不散”电商孵化中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商人才,涌现出“薛楼手工挂面”“董记驴肉”“张董臭豆腐”等知名产品,并带动了高庄村的水果玉米、东张村的黑麦面粉、吕超凡村的苹果、新布村的“西瓜红”红薯等农副产品的销售。

二、以组织振兴为依托,打造发展基石

以人为本,打造过硬队伍。吸收学历高、懂发展的优秀人才入党,实行党员帮带,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促使广大党员在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机制,促进新村融合。探索制定新村例会制度,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网格履行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引导村干部拉高标杆、创先争优,提振干事热情。

筑巢引凤,吸引人才返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动更大力度流程再造,构建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的政务服务体系,吸引本乡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同时,加强科技培训,突出产业富民,培育高素质农民。

多措并举,促进集体增收。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社和电商孵化中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其中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为村级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三、准确把握群众诉求,提升群众幸福感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对2619户农户进行清洁取暖改造;修建和拓宽农村道路6.43公里,在李堂、穆庄等5个村庄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在乡驻地及高庄村、后排张村、后布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解决生活污水无处排放的问题。

创新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托“12345”市民热线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聘请法律顾问,探索“党建+微心愿”便民服务模式。成立大布乡“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整合司法、税务、财会、农技、电商、环保等部门人员力量,打造5支服务队,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服务。

文化惠民,引领文明新风。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实施鲁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鲁西民俗艺术馆等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级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和农家书屋的全覆盖。组建各种形式的文艺队伍72支,广泛开展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防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道路扬尘治理,排查取缔散煤和土地暖,引导辖区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引进环保设备,减少污染排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三堆两垛”、坑塘垃圾、残垣断壁进行彻底清理,促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下一步,大布乡将紧紧围绕市委“三提三敢”新要求,提高干部执行力,以推进乡村建设、壮大特色产业、深化乡村治理为突破口,打牢乡村振兴之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大布样板,为实现阳谷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提问问题一:请介绍一下大布乡在过去一年,电商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王广策:感谢你的提问。

2022年以来,大布乡深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电商发展的工作要求,抢抓“数字赋能”发展机遇,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平台和人才建设,努力让电商产业成为助推大布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健全机制,搭建电商平台。成立了大布乡农村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农村电商发展工作的具体问题;同时积极盘活优化村级资源,全乡48个自然村均建立了电商发展人才库。

党建引领,培养电商人才。电商孵化中心采取党建引领、政府搭台,电商企业为主体的“党建+电商+经营主体”运营模式,有效在企业和农民群众之间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电商孵化中心运营以来,已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三期,共培训500余人次;小班培训6期,培训24人次,各村党支部储备电商人才500余人。达到了电商人才培训模式多样化,指导方式实用化,培训效果可视化。

合作共赢,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电子商务赋能本地优势产业,引导企业运用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紧跟潮流拓宽市场。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社,联社下成立电商公司,坚持“互联网+”发展方向,依托电商孵化中心,进一步拓宽大布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目前已与5家网络运营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社联系提供农产品货源,提供预定特种特色种植服务。

下一步,大布乡将不断扩大电商业务范围,打响大布农产品知名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发展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问题二:请介绍一下大布乡在农业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张传坡:感谢你的提问。

大布乡始终把农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耕地保护,保证粮食安全。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按粮田管理。严格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压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推进村级田长巡田常态化,动态监测监管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把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近年来,大布乡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作物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3.95万亩以上。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过去单纯种植粮食的情况,鼓励村民进行多样化经营。一方面利用毗邻莘县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建有蔬菜温室大棚2000余个,露地菜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年产量2万余吨。另一方面依托临近凤祥集团的优势,大力发展以肉鸡、生猪为主的养殖业,猪牛羊年出栏量达4万头,禽类年出栏量250万只。

推广农业技术,实施复合种植。每年组织种粮大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并组织农业技术员到各村宣讲,教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民的专业化水平,进而达到以新技术提升土地收益的目的。同时,积极贯彻先进的种植理念,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大布乡完成了1177亩的复合种植任务,收益良好,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今年秋季会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争取种植面积再翻一番。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问题三:刚才高乡长提到大布乡各村以集体经济增收为村级事务发展提供保障,请谈一谈大布乡高庄村在集体经济增收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谷振林:感谢你的提问。近年来,高庄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2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8.8万元,有力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高庄村根据本村木材加工户众多,土地肥沃的优势,成立了众力木材专业合作社和农泰蔬菜种植合作社,两个合作社村集体均占股15%。其中阳谷众力木材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25万元,有54户村民参与;在村内发展木材加工下脚料收购业务,并建成了占地1.5亩的收购场地,年可实现利润2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的收入。阳谷农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150万元,有85户村民参与;流转土地510亩,建成蔬菜大棚24个,并种植露地菜以及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与此同时,高庄村充分整合村内的坑塘、沟渠、空闲宅基等集体资产,公开对外发包,解决集体资产闲置的问题。仅2022年,通过发包集体资产,就获得了9.1万元的集体收入。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阳谷县人民政府主办 阳谷县信息化服务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715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