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谷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2月2日在阳谷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谷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东福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阳谷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围绕“作风引领、团结实干、争先进位、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团结拼搏,创新实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全县经济稳中有进。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14.5亿元,增长9.8%。一产完成增加值43.5亿元,二产完成增加值176.7亿元,三产完成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8%和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4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5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9.66亿元,增长11.3%,增幅居全市首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092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2252元,分别增长10.1%和10.9%。
(二)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8︰56.2︰30,三产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4.5亿斤,实现“十三连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三年会战、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工程等全部建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4万亩。19.7万亩高产创建大方基本建成,土地流转面积28.1万亩,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6%。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7个、家庭农场45家,新增“三品一标”20个,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0家。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到我县实地参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面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全县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5.3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逆势向好。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6户,比上年底增加3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3亿元、利润72.03亿元、利税103.6亿元,分别增长2.6%、16.4%和20.3%。重点调度的59种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37种。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了太平洋光纤光缆、华泰化工不溶性硫磺等技改项目27个,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增长26.6%。华信塑胶高档门窗、太平洋电缆引进德国全自动生产线,走向智能制造之路;顺达纺织引进日本村田涡流纺设备,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纺纱工艺;金蔡伦通过新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由传统造纸向绿色环保行业的升级。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实现税收13.5亿元,增长5.1%。“互联网+”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有219家企业在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开展B2B、B2C电子商务业务,交易额突破60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10.3%;完成税收6.43亿元,增长5.6%,占税收收入比重达到39%;完成用电量1.54亿千瓦时,增长17.7%,高于全社会用电量19.1个百分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有澳林商贸博览城、十里井荷香苑老年公寓、丰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等4个项目投入使用,新世界广场等6个项目主体完工。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景阳冈旅游区扩建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武松打虎体验馆主体建筑已完工,《武松打虎》电影已制作完成。七级运河古街区、侨润街道迷魂阵、张秋陈氏民居、张秋山陕会馆等4个项目被列入省“乡村记忆”工程。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分别增长10%和8%。城市公交项目进展顺利,8条线路、72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已全部投入运行。
(三)优质高效投入持续增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1亿元,增长15.9%。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列入市重点的56个项目中有54个开工建设,开工率96.4%,完成投资140.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其中光电产业园三期、顺达纺织特色涡流纺、佰安瑞生物制药产业化等45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森泉湿地、图书馆、文化馆等9个项目在建。在全市半年和全年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中,我县分别取得全市第三名和南片区第一名的成绩。投资106亿元的华能祥光2x660MW发电项目已取得路条,环评通过后即可核准。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突出重点产业招商、精准招商,编制了《阳谷县重点产业招商方案》,光为绿色新能源、西川食品大豆拉丝蛋白等21个过亿元项目成功落户,预计实际到位资金110亿元,增长21.1%。产城融合步伐加快。新增入区企业7家,祥光经济开发区企业总数达205家。园区内道路、绿化、亮化、供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祥光新城初具规模,总体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凤栖湾二期、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康居新城主体完工。鲁西南医院经营班子、专家委员会已组建,赵王河水库前期工作推进顺利,近期均可开工建设。
(四)发展活力明显提高。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金融运行稳健高效。各项存款余额292.83亿元、贷款余额184.2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20.75亿元和25.35亿元,各项贷款增量和增速均居全市首位。潍坊银行入驻阳谷,恒丰银行即将开业。直接融资步伐加快,融资额达15.8亿元。凤祥股份、东信塑胶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开山机械等5家企业在“众创板”挂牌。新凤祥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电缆集团参股成立了全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对外经贸领先发展。全县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8家,完成进出口总额20.27亿美元,居全市首位,其中出口4.26亿美元,增长14.9%,高于全市8.6个百分点。电缆集团、华泰化工、金良羽绒等9家企业在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祥光铜业跨境人民币业务231.4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76.7%,跨境结算量全省第一。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大力推行“零成本”创业、“零首付”注册、“零障碍”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县“三证合一”登记企业268户;新增私营企业852户,增长33%;新增个体工商户3510户,增长16%。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省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2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授权发明专利20件,居全市第二。山东省特种光电线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县首家“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25.1%。
(五)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城市建设,城镇化率提高3.9个百分点。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投资7000万元,完成了燕山路人行道、南环路人行道、西环路人行道、黄山路南延人行道等十余条道路修建工程,基本消除城区“断头路”,主干道实现四通八达。投资5100万元,铺设燕山路及南环路污水收集管网,金水湖南路、金河路东延等路段雨污主管道。实施了燕山路、南环路、西环路、黄山路等绿化升级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高效有序。回迁安置房建设切实加快,启动实施了陈石、师范南等1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1069套,其中金河路、金水湖、北三里、陈石等5个片区基本完工。开工建设公租房1686套,面积6.27万平方米。土地增减挂钩稳步推进,完成土地复垦面积2026亩,争取省市土地指标1520亩,有效缓解了安置房建设资金和土地压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县新建改建城乡道路124公里,新增雨污分流管网21.8公里,新增供暖面积41.8万平方米,供暖总面积达251.8万平方米,城区日保洁面积达到674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小城镇改貌试点工程进展顺利,李台、郭屯、西湖已顺利通过验收。城乡环卫一体化扎实推进,在全市进行的农村满意度调查中,始终名列前茅。
(六)民生事业全面加强。倾心尽力落实各项民生实事,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2.1亿元,增长22.4%。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14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实施校舍标准化建设和改造31处,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三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内部装修完毕。县第一小学新建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北三里小学异地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狮子楼小学即将开工。社保水平稳步提高。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6.27亿元,增加33%,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连续4年上调基础养老金,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新建老年公寓2处,日间照料中心6个,新增养老床位1130张。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县图书馆、文化馆主体基本完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智慧阳谷手机台上线运行,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融合。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顺利获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8‰以内。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平安阳谷建设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人防、气象、老龄、消防、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15年,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更多运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稳增长、保就业,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精心谋划的结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监督的结果,是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结果。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发展稳中有忧。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下行压力仍在持续,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传统行业占比偏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三产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困难企业依然较多,金融信贷、项目用地等矛盾仍很突出;社会民生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工作重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一年,把握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对于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综合考虑新常态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能减排、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坚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具体工作中,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稳定经济增长。坚持把稳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提高项目质量、扩大优质投资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投量、投向、投速、投效的有机统一,计划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一是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筛选2016年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29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6.2亿元,重点抓好华能祥光2×660MW热电机组、电缆集团光纤预制棒、西川食品大豆拉丝蛋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续建配套工程、鲁西南医院等项目建设。力争电缆集团光纤预制棒和鲁西南医院列入省重点。建立健全目标责任、领导帮包、政策激励、督促检查等推进机制,明确分包领导和责任单位,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二是切实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积极引导资金投向生态环保、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信息、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在确保投资规模和速度的同时,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三是着力保障要素供应。发挥好银企对接和“过桥资金”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加大信贷规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门槛。探索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土地资源配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撬动作用,完善“土地跟着项目走”的有效机制,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用地,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用地。
(二)以优化结构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着力拉长产业链、价值链、财税链,构建既符合我县实际又富有长远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均增长10%以上。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等措施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正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东信塑胶雨水收集系统等25个重点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入增长10%以上。强化创新驱动,争取列入省级以上计划项目2个,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个以上,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0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经济新引擎,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二是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业。集中搞好“文化旅游带”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隆起带”的决策部署,立足我县资源优势,提前谋划,搞好设计,打造大运河精品展示线路,同时抓好景阳冈旅游区扩建。做好张秋陈氏民居、七级古街等民俗文化开发修缮,推进孟母文化园建设。切实抓好农村旅游,重点抓好光明山庄、森泉湿地和仓亭津休闲旅游观光区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商贸物流业。抓好澳林商贸博览城、新世界广场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营,着力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提高服务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家政服务、养生养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争取辖外金融机构来阳谷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力抓好粮食生产,集中整合高标准粮田、农田水利、新增千亿斤粮食等涉农项目建设,创建高产示范方9.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3万亩、高标准农田1.2万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搞好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粮食再获丰收。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突出重点,强化扶持,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5家。创建精致农业基地5000亩以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接市级监管平台。全年新增农业“三品一标”认证10个以上。
(三)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集约、生态、低碳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打造品质县城。编制完成城乡统筹规划、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方案和排水、防涝、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实施市政重点工程25项,新修建改造狮子楼北路、博济路等9条道路,铺设排水管网6.7公里。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抓手,实施谷山公园等11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实施聊阳路、聊位路大修工程,做好德商高速连接线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提升管理效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对违规经营、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的治理,确保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完善供排水、雨水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县地下管线进行普查,探索实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新增日保洁面积1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30万平方米。三是推进特色乡镇建设。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努力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古镇。加强镇驻地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城镇规模。有序开展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小城镇提升工程,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工。四是加快祥光新城建设。以祥光生态工业园为载体,以产城一体化为引领,加速产城融合,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发展新格局。新建改造天盾路、富强大道、祥光南路东延等道路修建工程,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开工建设鲁西南医院及赵王河水库,逐步打造集居住、医疗、健康养老为一体的生态新城。
(四)以激发活力为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制胜法宝,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一是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灵活运用BOO、BOT、PPP等多种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明晰社会资本参与路径,为民间投资“开路”。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医药卫生、司法等各项改革。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企业上市挂牌,争取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增强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化与各地商会和中介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开展委托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过100亿元。三是保持外经贸稳定发展。积极拓展境外新兴出口市场,确保出口稳定增长。引导重点骨干出口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保证传统产品出口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阴极铜、电力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力争全年完成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10%。同时积极扩大境外经济技术合作,重点支持祥光铜业境外原料基地建设。
(五)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推进全县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一是抓好节能减排。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电缆集团铝合金电缆、新源新型建筑材料等3个重点节能项目,新增清洁生产企业6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1家,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乡镇1-2家,万元GDP能耗下降4.5%以上。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争取祥光生态工业园创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二是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扎实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提升行动,全力取缔城区燃煤小锅炉。加大重点河流和南水北调沿线治理力度,督促涉水企业加快治污设施改造升级,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完成森泉人工湿地、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阳谷三中新校区投入使用,新建城区小学3处,新建公办幼儿园11所,改造农村校舍2.7万平方米。不断扩大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1200人,扶持创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开工建设县医院门诊病房医技综合楼,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报销制度,积极落实二孩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市下达计划。积极推进城乡安居工程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1379套,改造棚户区1245套。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高标准老年公寓2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处,新增机构养老床位数300张。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程,鼓励社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年内脱贫2万人以上。加强公共文体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放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金水湖健身路径二期工程和谷山公园健身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医疗市场整顿,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就医安全。深化平安阳谷、维稳机制建设,预防、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人防、气象、老龄、消防、统计、防震减灾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全面落实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阳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于阳谷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