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谷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年1月15日在阳谷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阳谷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东福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建设和谐幸福新阳谷的要求,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预计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3.6亿元,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5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比达到15:61:24。
(一)工业生产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0户,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5亿元,利税81亿元,利润50亿元,分别增长20.6%、27%和18.8%。完成工业用电量12.35亿千瓦时,增长13.8%。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以上。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完成民营经济税收8亿元,增长23.3%。我县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祥光铜业荣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谷丰源化肥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73.49亿元,增长12.5%。粮食实现丰产丰收,粮食总产72.5万吨,增长3.5%,实现“十连增”,我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蔬菜总产169万吨,增长3.5%。畜牧业稳定发展,各类标准化养殖场达到 175处,生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87.8万头、2.3万头、40.7万只、6802万只,分别增长19%、5%、5%和4.5%。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增“三品”认证品牌15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6家。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各项惠农补贴1.16亿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16.5元,增长16%,比上年增加1216元。
(三)服务业比重提高,主要行业发展较快。预计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4.3亿元,增长1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增长34.6%。宝福邻购物中心、新辉时代广场、金路泰达物流中心、金羊汽车文化园等项目投入运营,游客集散中心、景阳冈大酒店、狮子楼大酒店主体工程竣工。旅游业快速发展,“山东省旅游强县”创建成功。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运输企业达到44家,完成客运周转量10483.3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499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7%和7.7%。房地产业基本稳定,完成投资7.7亿元,开发面积40万平方米。市场消费持续活跃,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园区建设取得突破。预计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5.5亿元,增长25%。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县5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4%,增长91%;其中纳入市调度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9.7%。已有祥光铜业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凤祥集团现代化养殖基地、金蔡伦纸业轻型印刷纸和供热工程、谷丰源化肥溶磷生物肥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太平洋光电复合缆等项目竣工投产。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祥光生态工业园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验收的县域工业园区和有色金属园区。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了220千伏变电站,铺设道路7.6公里、管网19.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7.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入园企业达到143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亿元,利税68.5亿元。
(五)对外经贸运行平稳,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29.7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出口创汇2.7亿美元,增长34%。全县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1家。实际利用外资9485万美元,居全市第一位,法国耐克森与电缆集团合资项目已完成。境外资源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祥光铜业成功收购塞浦路斯EMED矿业公司部分股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引进项目238个,实际到位资金55.06亿元,增长40.8%。华能集团、武汉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来我县投资兴业。
(六)财政金融稳定增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7亿元,增长18.15%,比上年同期增加932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9.94亿元,增长20%,比上年同期增加3.32亿元。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支出得到优先保障。合理控制信贷投放,金融保持平稳运行,预计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222.3亿元、168.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38.2亿元和18.8亿元。
(七)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品质功能不断提升。以城市提质扩容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建重点工程。谷山路、西城路、宁津路南延和黄山路北延等道路全部竣工,升级改造了博济桥广场和火车站广场。金水湖建设全面启动,德商高速阳谷段进展顺利。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3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北部新区建设步伐加快,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新建农村新居2860户,完成危房改造700户。
(八)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民生质量进一步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31元,增长1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城乡居保扩面增缴工作进展顺利,养老保险足额拨付率达100%。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医院第二病房楼、中医院综合楼全面竣工。教育工作稳步发展,不断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继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公路130公里。文化强县建设扎实推进,京杭大运河阳谷段申遗环境整治通过国家验收。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6‰以内。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平安阳谷建设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人防、气象、老龄、消防、统计、审计、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总的来看,2012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审时度势、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服务业占比较低,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仍较大;工业生产形势紧迫,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改善社会民生的任务仍较为繁重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工作重点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万元GDP能耗、万元GDP取水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市下达计划。
围绕以上预期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需全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竞争能力。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利税增长20%。大力实施“5523”工程,围绕铜及铜制品加工、机械制造、塑料化工、食品加工、轻纺及汽车饰品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产业规模,集聚提升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互利共赢,以产业带动企业的发展格局。着重做好祥光铜业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凤祥集团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中通电缆新能源、船用与变频节能电缆、金蔡伦纸业轻型印刷纸和杨木化机浆及供热工程、华泰化工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等项目的投产达效。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围绕祥光经济开发区和祥光生态工业园建设,突出规划引导,完善功能配套,加速产业聚集,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围绕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宽,引导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研发服务中心、办公区、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品位和承载能力,努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大,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园区。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电缆集团年产2万公里船用电缆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太平洋光缆有限公司光纤光缆产业化等项目列入第三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在膨胀骨干企业的同时,加快壮大民营企业集群。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高凤祥集团、鲁信清真、健发食品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陶城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加大支农政策措施落实力度,支持农民创办小微企业及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着力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实现投资水平新提升。坚定不移地加大有效投入,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筛选出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24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6.4亿元,其中拟列入市调度的重点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195.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9.5亿元。重点抓好祥光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凤祥现代化肉鸡养殖基地二期、祥光生态工业园研发中心及附属设施、鲁发新材料铜深加工、新华轩特种铝制品加工等项目建设,落实好项目帮包责任制,定期调度检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筛选确定并争取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省规划和投资计划。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企业研发平台等项目。利用银企对接、股权挂牌交易、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民间投资规模。
(四)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业,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力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着力培植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七级古镇运河两岸景观区、蚩尤陵二期工程、景阳冈旅游区扩建、金水湖公园、闫楼现代观光示范基地、谷丰原生态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抓好博昌汽贸城、盛世名门商场等项目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金路泰达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健发食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祥光生态工业园研发中心及附属设施、状元红家俱苑等项目建设。
(五)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乡发展新亮点。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提升小城镇”的工作思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城建重大项目的实施,实施黄河路拓宽、黄山路南延、燕山路改造、大众路东延等道路工程,建设北外环绿化带、冉子街广场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推进德商高速公路阳谷段建设。做好北部新区的开发规划,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稳步推进张楼、南街大市场、实验中学南、原师范学校南、城角孟、北三里及周边、盛世名门小区以东平房区、侯王庄、北关及周边单位等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全年完成拆迁面积约60万平方米。加快乡镇驻地改造开发,积极推进农村新居建设,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置换政策,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六)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添经济发展新活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抢抓我县纳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建设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重大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借力发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优势产业招商、特色园区招商、重点企业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为创新项目的“高地”和引资项目的“洼地”。通过招大引强,加快产业膨胀发展和优化升级。促进对外经贸合作,鼓励和引导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出口市场,扩大出口创汇。积极推进祥光铜业在加拿大、赞比亚合作参股项目。鼓励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的路子,加快凤祥集团、东信塑胶等企业上市步伐。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创和谐阳谷新局面。切实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让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加快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监管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医院门诊病房楼启用和县二院整体搬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医疗市场整顿,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就医安全。深化维稳机制建设,预防、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计生服务设施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促进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人防、气象、老龄、消防、统计、审计、防震减灾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关于阳谷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