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谷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风险评估报告
时间: 2022年03月20日
名称
《山东阳谷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风险评估报告
索引号
3715210001/2022-22244018
发布单位
县发展和改革局
组配
决策风险评估

《山东阳谷经济开发区

产业发展规划》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县发改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山东阳谷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进行了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评估事项

(一)制定背景

开发区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益和增长动力,提升开发区对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根据《阳谷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阳开改发〔2020〕1号)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本规划,聚力成为全县经济增长带动区、现代产业集聚区、体制创新先行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先导区、生态环保引领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

(二)制定过程

1.开展前期准备。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协调推进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对规划编制前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推动发展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有序展开。

2.起草《基本思路》,形成总体框架。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多轮深入调研,与县直部门、各镇街进行了“一对一”座谈,并赴实地考察重点企业、项目,形成了规划总体框架思路。

3.起草《发展规划》。在调研的基础上,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造有效需求相结合为主线,增强“危机、底线、韧性”意识,紧抓省会经济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集中编制完成了《发展规划》初稿,多次征求各方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4.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根据《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规定》(山东省政府令第336号)有关要求,组织来自高校、技术机构等单位的5名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专家普遍认为,规划内容系统全面,符合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开发区的要求,发展基础分析到位,规划定位科学标准,发展目标清晰明确、策略谋划科学合理,工作任务具体可行,风险可控,能够为指导阳谷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实施重大工程提供重要依据,可以发布实施。

(三)起草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聊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

3.《山东阳谷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

(四)主要内容

发展规划》分三大板块。一是总论,主要根据发展基础和现状,提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二是分论,通过坚持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等方面提出阳谷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任务目标。三是结尾,主要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完善政策支持、强化项目支撑规划提供保障

1.总体要求

发展规划》提出了2025年,实现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打造一批国际知名、行业领先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布局合理、节能高效、生态环保、错位发展、协调推进的格局,成为全县经济增长带动区、现代产业集聚区、体制创新先行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先导区、生态环保引领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到2035年,开发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开发区产业新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铜及铜精深加工业,做优光电信息产业,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做精高端化工产业,做实新材料产业,做深轻纺及汽车饰品产业,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打造一流创新人才高地;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构筑可持续发展新局面,打造生态低碳园区,优化资源要素管理,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四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开发区竞争新优势,强化基础设施配套衔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高效能源设施;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汇聚全方位发展新动力,积极融入双循环体系,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二、主要评估依据

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目的在于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突出产业特色、注重产业配套,着力完善产业生态、推动集群发展,促进开发区空间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为加快现代化经济强县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发展规划是指导阳谷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实施重大工程的重要依据,属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根据《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有关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三、评估过程和方法

(一)评估过程

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结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和专家评审工作,充分听取意见,开展全面评估论证,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风险评估结论,编制评估报告。

(二)评估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案例参照法等方法对《发展规划》的社会稳定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生态环境风险、财政金融风险、情风险等进行评价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据

四、风险评估内容

合法性评估

根据委、政府部署,《发展规划》由发展改革牵头起草。《发展规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精神吻合。《发展规划》中的文字表述与国家、省、市、县相关文件衔接一致,因此该重大决策事项具有合法性。

(二)合理性评估

阳谷县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大原则要求,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黄河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阳谷县经济开发区具备保持平稳健康强劲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问题,需要聚焦重点、集聚要素、聚力突破。《发展规划》针对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三)可行性评估

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阳谷经济开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综合判断当前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从济南西部产业协作区、鲁西特色产业创新中心2个方面描绘了阳谷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2025年实现“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创新驱动取得突破”“绿色发展取得实效”“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五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各项政策和举措可量化、可操作,能够有效解决阳谷经济开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可控性评估

发展规划》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编制,与国土空间规划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衔接有效,文本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各项指标以及相关举措覆盖面广,旨在紧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立足鲁西对接中原,融入省会经济圈,发挥高铁、高速两大交通优势,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同时规划起草阶段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单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发展规划》决策发布的风险可控。但实施过程中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以下风险:一是“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仍需完善,主导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做好目标指标动态评估和监测;二是《发展规划》明确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涉及各部门和土地、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在落地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强化各类要素保障;三是在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强化对区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突出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发展,需要科学统筹协调。是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防范出现政策性风险。

五、风险评估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综合评估,《发展规划》逻辑层次清晰,各章节之间衔接较好,各项指标与工作任务具体可行,实施风险可控,能够为未来阳谷经济开发区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实施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二)建议

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指标应根据执行环境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二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要注意与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保持一致,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三是各项任务在落实过程中应加强统筹协调,既要保证整体推进,又要兼顾因地制宜。

                        阳谷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3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阳谷县人民政府主办 阳谷县信息化服务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715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