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贾芬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十分荣幸能借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西湖镇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西湖镇的基本情况。西湖镇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辖区总面积78.6平方公里、现辖32个行政村,人口4.1万人、耕地6.8万亩,其中优质粮食种植面积5.8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主要农产品有优质粮食、大棚蔬菜和特色畜禽,是阳谷县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和物流重镇。
2022年以来,西湖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锚定富民强县“七七工程”。围绕乡村振兴主线,坚持党建领动、产业拉动、数商驱动、文明促动“四位一体”,为乡村振兴“掌舵”“增肌”“赋能”“铸魂”,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鲁西样板”。
一、坚持党建领动,为乡村振兴“掌舵”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围绕农村党组织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重点打造了一批产业集聚区,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品牌树在产业链上,辐射带动全镇村级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引领振兴发展。二是激发振兴斗志。每月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达到“比成绩添动力、明目标补短板、谋思路履好职”的效果,进一步激活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动能。三是推进“能人”治村。积极实施“能人治村”工程,把能否担当乡村振兴重任作为主要考量标准,坚持“两高一强”标准,大力选拔“能人型”“致富型”“示范型”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实施“四雁工程”,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扎根农村、真抓实干的人才队伍,积极引才聚智,加速人才、科技、管理、信息等优质生产要素在农村一线集聚,带动全面振兴。
二、坚持产业拉动,为乡村振兴“增肌”
去年以来,西湖镇党委、政府通过聚资源、挖潜力、重科技、促创新,全力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一是统筹领航,站稳富民基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在全县率先探索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西湖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构架好“产供销”全产业服务链条。2022年,通过发挥产业发展中心引领作用,实现增加村集体收入320余万元,助力农民增收过亿元。二是优化服务,疏通发展堵点。以“分类施策、精准服务”为突破口,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瓶颈。协调资金、技术、物资等生产要素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2022年夏季,各村分社规模化经营土地6721亩。推广滴灌、洁区播种、无人机植保、秸秆综合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每亩节支增收180元以上。开展棚膜、种苗、化肥等农资集采,棚膜每平方米降价0.25元,种苗每株降价0.15元,每亩棚年节约成本600元。三是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增长点。促进改良革新,统筹推进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着力打造“西湖绿”果蔬名牌。充分发挥农业专家人才技术优势,与聊城大学农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推广新技术、新品种9项,“新优特”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示范田9处。科学推进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亩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创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一村一品为村级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围绕土地流转、设施蔬菜制定计划目标,力争今年每村再增收5万元以上。
三、坚持数商驱动,为乡村振兴“赋能”
实施“数商兴农”,抢抓电商发展新机遇,主动做强做活农村电商,让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引擎。一是组织引领,引发电商培训“新风潮”。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电商办,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电商直播培训基地。全镇现已培育电商经营主体60余个,淘宝、京东等平台活跃店铺80余家,从业者100余人,年网上交易额过亿元。电商办组织各村支部书记进行选品培训,帮助各村筛选产品50余种,引导探索新的致富门路。通过周密部署、积极引导,西湖镇正刮起一股“电商热”。二是社企参与,奠定电商发展“强基调”。充分发挥本地蔬菜产业优势,与蔬菜种植联合社分工协作,从种植到销售,为大棚种植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大幅提高了网上交易额。2022年以来,西湖镇蔬菜网上交易额超过3000万元,电商发展成效初显,推动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三是网红带动,吹响电商产业“冲锋号”。2022年8月28日,大王楼电商直播销售基地依靠本地网红“北京胖姐姐”进行直播首播,70吨“贝贝”南瓜一分钟全部销完,营业额达到310余万元。“网红效应”对西湖镇各村开展电商直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村民开展电商直播积极性空前、信心倍增,乡村“直播间”变身致富“新农具”。
四、坚持文明促动,为乡村振兴“铸魂”
加快构建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善治。一是完善乡村自治网络。指导各村党组织成立了“德高望”乡贤会,动员农村“五老”人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充分运用道德评议的力量解决一些镇、村基层组织不好解决的琐事、难事。按照村民居住区域,合力划分单元网格,成立村民互助小组,组织有能力的村民开展互助帮扶。通过推行乡贤会、互助组、胡同长、平安牌等工作措施,延伸乡村治理治触手,为乡村善治提供强大助力。二是厚植优秀文化。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之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采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书香西湖”全民阅读、广场舞比赛、戏曲汇演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优秀文化入脑入心,提升乡村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三是全域整治人居环境。突出综合施策、多向发力,多线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加大“片区负责人制”“胡同长制”“周五村庄清洁日”“门前三包”等工作措施的执行力度,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其中,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全域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下一步,西湖镇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市委“三提三敢”新要求,全面提升全镇党员干部执行力,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做优做强优势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五大振兴”协同发展,奋力打造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一:刚才贾镇长提到坚持党建引领,请谈一谈咱们西湖镇在发展产业联合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刘国玺:感谢你的提问。2022年以来,西湖镇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这根主线,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一是打造产业化联合体,筑牢乡村产业振兴“主心骨”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纽带,创新建强组织保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牵头整合各类资源,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在全县率先探索构建“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现代农民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选优配强各社团负责人,形成“政府统筹资源、中心统一调配、联合社组织实施、村社生产经营”运行体系,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
二是协同推进两个“规模经营”,把牢现代农业发展“定盘星”
指导各村运用市场化手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第三方全托管、职业农民入股生产和竞价转包等方式落实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对村级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推广滴灌、洁区播种、无人机植保、秸秆综合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创建“联合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资集采模式,联合社联系中国中化控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进行农资统购,不仅为广大农户节省了种植成本,而且加大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让村集体和农户同步受益。
三是统筹推进两个“三品一标”,激发产品提质增效“源动力”
统筹推进两个“三品一标”,着力打造“西湖绿”果蔬名牌,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专家人才技术优势,与聊城大学农学院、新航向(山东)智慧农业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到户进棚开展技术服务600余次,建立标准化示范田23处、上海糖化“立松见”土壤改良示范田13处、青岛领先富农“克度线”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示范田11处、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示范田9处。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先后推广新技术、新品种9项。积极搭建桥梁,开展棚膜种苗、优质复合肥及中微量元素集采,由厂家直接对接农户,同等质量的棚膜,每平方米降价0.25元,种苗每株降价0.15元,每亩棚年节约成本600元。
四是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最强音”
抢抓电商发展新机遇,主动做强做活农村电商,让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电商办,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大王楼电商直播培训基地,培育电商经营主体60余个,淘宝、京东等平台活跃店铺80余家,从业者100余人,年网上交易额过亿元。组织各村支部书记进行选品培训,帮助各村筛选产品30余种,引导探索新的致富门路。与镇周边400余家企业洽谈网络销售,组织企业共同为大棚种植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大幅提高了网上交易额,实现双赢效果。
乡村振兴不会一蹴而就,实现产业突破需要内外持续发力。经过几年摸索,西湖镇产业振兴取得了初步成绩,但在农业技术、人才支撑、品牌打造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省市大力支持,在科技、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为乡村产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西湖镇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问题二:作为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省派第一书记,请谈一谈驻村以来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成效和体会?
感谢你的提问。2021年10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们省卫生健康委7名同志来到阳谷县西湖镇担任第一书记,同全省1.1万名第一书记一起,接过了驻村帮扶的接力棒。驻村以来,我们立足西湖当地特色,发挥卫健部门的专业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的明责、履责、担责、尽责,不断助力西湖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和农村集体增收,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利用帮扶资金分别在六个帮扶村新建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依托当地网红效应,新建电商直播中心,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销售,助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帮助村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阵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为所在帮扶村争取省级美丽乡村建示范村建设一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两个。多方筹措资金新建马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斜店村党群服务中心,争取雨污分流项目一个,解决了老百姓雨季村庄排涝难的烦心事。
三是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倡树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我们先后开展正月十五乡村戏剧表演,六一儿童节爱心捐赠,庆七一文艺汇演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搭建图书联盟,复兴少年宫,让农村群众和城里人一样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大餐。结合西湖镇政府开展的农村乡贤会和村民互助组工作,着力建设长者食堂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让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四是第一书记选派单位扎实开展部门结对,单位联村工作,真正当好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各选派单位先后捐赠防疫物资、生活用品价值十余万元;支持第一书记村建设标准化村服务室;多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西湖镇卫生院建立战略扶持联盟,派遣专家开展义诊和技术指导。
驻村以来,作为第一书记身处农村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既锻炼人又成就人,不仅改变了村庄面貌,也改变了自身面貌;不仅了解了基层、懂得了乡村,也锤炼了党性、磨砺了意志、提高了本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继续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担当实干、锐意进取,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回答完毕,感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