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第四季度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4年12月30日
名称
阳谷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第四季度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2024-45587332
发布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
组配
四季度进展成效后续举措


阳谷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第四季度县政府工作报告
序号县政府工作报告任务目标执行措施(实施步骤)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举措
1持续巩固农业强县建设成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一是以争创2024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引领,科学谋划争取上级试点项目,计划在安乐镇实施“乡悦安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选择石佛镇实施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和乡村生态功能区“三区”同建。二是时刻关注农业农村部关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最新政策要求,聘请第三方对我县创建条件进行分析研判,并针对第三方的提出意见建议进行落实,全方位促进创建工作开展。三是与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对接,就我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展现我县创建优势,争取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对我县的支持。1.已聘请第三方,对我县创建优势进行调研分析研判,拉好了创建方案的结构框架,筹划创建方案编制工作。
2.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省市业务主管部门予以支持。目前已前往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对接咨询4次,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对接10余次,上级主管部门对我县创建基础予以肯定。经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未收到农业农村部创建通知。
将继续与省市主管部门对接,了解掌握创建工作最新情况,待农业农村部创建文件下发后,积极争创。
2创建“吨半粮”示范区9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万亩、亚行贷款绿色农田建设3万亩、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2.17万亩。1、按照市局工作要求及《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管理办法》,结合各乡镇情况以及群众意愿,编报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总结“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两区划定”,并根据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为补齐补足农田中的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示范区农业生产条件,将“吨半粮”示范区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使“吨半粮”示范区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机结合,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示范带动全县粮食生产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力争实现“吨半粮”建设。主要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道路工程、智慧农业工程等。
2、根据省亚行项目办工作要求,组织第三方设计公司人员深入到绿色农田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两类项目的现场实地进行调研,了解项目建设需求,编写了阳谷县亚行贷款建设绿色农田及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备案。                                            3.“吨半粮”示范区小麦重点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精选良种、种子包衣、宽幅精播或精量条播、适期镇压、一喷三防、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措施。
4.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措施:从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逐一落实使用包衣良种、秸秆还田、深耕深翻、宽幅精播(或采用复式精量条播机等高性能小麦播种机械播种)、播前播后双镇压、“一喷三防”等6项关键提单产技术措施。                                           
1、2024年累计完成9万亩“吨半粮”示范区建设,山东农学会组织专家对阳谷县“吨半粮”产能区小麦、玉米进行复测、实打小麦玉米合计平均亩产1698.3公斤。
2、完成石佛镇2万亩及中央预算内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于2024年10月开始实施闫楼镇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3、组织第三方设计公司人员深入到亚行贷款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实地进行调研,编制了绿色农田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两类项目的实施方案(2024)并报报市局及省厅审核备案。
4、阳谷县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10万亩,已经县发改部门审批,作为国债项目上报市级备案。
5、选择种植玉米规模1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采用“先干后补”方式予以奖补,补贴新型经营主体153个,面积29754.87亩,补贴资金312.7487万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期间严格按照《山东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建成后按照《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落实工程移交及管护政策并督促地方乡镇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计划2025年建设4万亩“吨半粮”示范区,连续三年完成13万亩“吨半粮”示范区建设。
3支持农信种业等企业扩大良种繁育面积,争创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阳谷县创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暨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山东省阳谷县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2024—2026年)》,提高制种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良种繁育提供良好保障。(三)强化上下联动。按照创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建设要求,强化技术示范推广,培育强筋麦新型经营主体;(四)强化技术支撑。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推广“优质品种+保优技术”生产模式,(五)强化督导考核。加强指导督导,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跟踪了解、总结评估、通报交流。一是建设强筋小麦良种繁种基地18余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全程标准化制种生产,建立强筋小麦绿色培优技术创新体系,集成强筋小麦绿色培优技术模式,为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制定的方案有序推进,待农业农村部申报全国制种大县通知下达后,积极争创。
4丰富群众“菜篮子”“肉盘子”供给,确保蔬菜、肉蛋奶总产分别超190万吨、21.8万吨。蔬菜方面:一是加强在田蔬菜生产技术指导。通过微信、邮箱等形式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农户做好灾害预防,切实做好冬春季节蔬菜生产管理,全力抓好防灾减灾,确保蔬菜市场稳定供应。二是加强对乡镇蔬菜报表的督导,做到应统尽统。水产方面: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养殖技术提升,减少病害发生。引进推广先进养殖模式:陆基圆筒,提升水产养殖效益。1-12月蔬菜总产量预计218.7万吨,同比增加4.08%;水产品年总产量7847吨,同比增长5.47%。第一季度肉蛋奶总产量达6.98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32.02%。蔬菜方面:加大与统计部门沟通交流,加强对乡镇蔬菜报表的督导,做到应统尽统,圆满完成蔬菜全年目标任务。水产方面: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引进新的设施养殖模式,提高供给产量。
5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特色农业,强化“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三产融合发展,力争新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各1个。实施领航行动,提升产业能级。发挥凤祥股份、维尔康食品、景阳冈酒厂“链主”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创建省级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共享。争创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以上,力争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力争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1-11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0家,规上企业共65家.营业收入1-11月份完成160.79亿元,增速6.89%。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省级农产品出口标杆县,经与上级汇报交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不再创建。一是积极与市局对口科室交流汇报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建设进度,二是依托农产品出口标杆县,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产品出口企业。
6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个,市级以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0家以上。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指导、服务,开展信息培训、金融、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二是着力促进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提档升级。鼓励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创新发展。三是加强人才培养。重点围绕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管理经营人员、种养能手素质提升。四是建全完善示范社和示范农场名录,把示范社和示范农场作为政策扶持重点。积极做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指导完成2325家合作社提报年报,完成率100%,家庭农场赋码完成4654家,完成率100%,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异常处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联合省农担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担保贷款45户,金额3093万元;累计办理1126户,金额5.47亿元。山东五州面业有限公司、阳谷县金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聊城新星商羽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出口二十强企业。2024年度市农业农村局未开展市级龙头企业申报工作。继续做好新型经营主体服务指导工作,着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升主体规范管理,同时做好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建立规下农产品加工培育库,积极培育申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强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
7新认证、续展“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加快提升阳谷农业品牌影响力。一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积极宣传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进行绿色食品认证;
二是根据《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规范》,通过筛选,将山东阳谷东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阳谷县闫楼镇三教寺梅林渡西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西瓜”进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
三是根据省厅文件精神和申报要求,将地标授权企业“阳谷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做为“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申报主体,申报产品名称为“江北第一辣牌 阳谷朝天椒”。
新认证绿色食品11个,续展认证绿色食品3个。将“阳谷西瓜”进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目前已委托山东省农科院完成产品检测。1、通过乡镇监管站加强宣传推广,讲解扶持政策,提高生产者对绿色食品认证的认识,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认证。
8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4个、市级10个以上。一是积极创建。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核心,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全力进行2024年度省市和美乡村的申报、方案编制、审核等创建工作。二是严格日常监管。严把项目资金使用,加强对项目创建过程中的督导力度,确保所有建设内容得到全面落实。三是严格建设项目验收审核。依验收标准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水平、效益发挥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为验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共计5个,均已完成建设;2023年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共计12个,已全部完成建设。2024年度省级和美乡村3个,市级和美乡村9个,已经完成申报和方案规划编制。持续推进省市级和美乡村创建,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和督促,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水平、效益发挥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加强对验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9沿赵王河绿色生态景观带、寿郭路乡村振兴走廊,加快“情满西楼”“乡悦安镇”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建设,在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协同发力,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个,加快打造平原地区乡村振兴“阳谷样板”。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思路,通过一带一廊,串联五大片区,推动集中连片打造。以寿郭路这条贯穿全县南北的道路为轴,打造“寿郭路乡村振兴走廊”同时随着雄商高铁以及东阳高速建设,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围绕“一带一廊”,确定了“和美寿张”“春和八里”等5大片区目前“和美寿张”“春和八里”片区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侨润粉条和面粉加工产业,冀王苹果愈加规范、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情满西楼”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村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阎胡同鹌鹑养殖厂房全部完工,现已投入使用,与华羽青创产业园深度合作,实现了鹌鹑孵化、养殖、加工、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乡悦安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已开工建设,村庄绿化、墙面提升、弱电入地等项目有序推进。今年4月19日阳谷县石佛镇成功获批创建第三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期限两年,总投资31780万元,建设18个项目,目前已开工17个,完工16个,其中今年涉及省级资金1000万元的村庄环境提升项目于12月15日建设完成。下一步继续坚持“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突出重点、精准发力,逐步扩大片区辐射范围,同时注重五个片区协同打造,有序完善片区间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片区连点成线、扩面提质,带动全县乡村振兴布局由散到聚、规模由小到大、发展由大到强。
10用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管用成果,确保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行政村占比30%以上。着重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上走深走实,确保所有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在产权交易平台上规范交易,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发挥好安乐镇村党组织流转土地自营、“渔光互补”、“四荒地”酸枣树种植,阎楼镇“四荒地”香椿树种植、坑塘高密度养殖等典型示范带动,使村集体闲置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自营凸显成效,推动阳谷县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村集体经济转型。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全县新增纳入台账管理的资产数量26处;新排查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问题数量41个,已整改完成41个;新盘活利用资产资源308.91亩;新增政府拨款等形成的资产移交村集体数量23处,安乐镇清理整治闲散坑塘138个,发展渔光互补项目,预计增收村集体收入100万元。截至目前,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的行政村115个,占比32.12%。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盘活利用村集体闲散资源,提升村党组领办合作社发展水平,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11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0万亩以上。一是建立一批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金、项目资金等建设烘干、仓储设施,延长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条。二是积极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增强小农户和种粮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意识,发展壮大服务组织,提升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提高服务组织能力。土地流转面积65.6万亩,联合省农担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担保贷款45户,金额3093万元;累计办理1126户,金额5.47亿元。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1420万元,开展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播种等农业生产托管156万亩次。积极组织开展秋季玉米病虫害防治、收获、秸秆还田、整地、小麦播种镇压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12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培训高素质农民300人、农村电商人才3000人以上。一是为充分把握农民培训发展现实需求,针对性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工作。二是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制定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三是依据制定的实施方案有序开展高素质农民招生培训工作。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共计465人,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加强对高素质农民的动态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阳谷县人民政府主办 阳谷县信息化服务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715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