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强优富美新阳谷”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的局面。
一、综合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聊城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7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3 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91.11亿元,同比下降3.2%;第三产业增加值124.46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20.2:33.7:46.1。人均生产总值33773元,增长1.1%。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0222人,出生率12.24‰;死亡人口4305人,死亡率5.16‰;自然增长率7.08‰。年末户籍人口83.5万人,其中,0-17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4.06%,18-59岁人口占56.90%,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04%。年末常住人口80.0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08%,比上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
二、改革创新
“四新经济”稳步发展。年末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2.7%。其中,私营企业增长27.2%,个体工商户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94.41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年末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9.57%,比上年末增长9.17个百分点。全县全社会用电量242228.3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32%,工业用电量 167693.0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44%。
“双招双引”成效突出。2019年,列入省外“十强”产业的项目18个,到位资金22.76亿元;列入省内“十强”产业、市九大产业的项目34个,到位资金30.89亿元。
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激发。201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2项,成交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我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优异成绩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并评为优秀等次。波米科技、德海友利、极景门窗3家企业获批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发明专利申请量127件,发明专利授权量3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07件,比上年增加0.32件。院士工作站1个,众创空间1个,年末有效注册商标798个,比上年末增长13.03%。其中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3件。
三、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8.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粮食总产量75.77万吨,同比增长6.67%。
表1 2019年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75.77 | 6.67 |
夏粮 | 万吨 | 36.93 | 7.04 |
秋粮 | 万吨 | 38.84 | 6.32 |
蔬菜 | 万吨 | 189.53 | -4.3 |
园林水果 | 万吨 | 4.81 | 21.77 |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本年造林面积566公顷。本年新育苗面积1745公顷。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生猪存栏22.14万头,同比下降7.94%;生猪出栏35.20万头,同比下降24.17%;家禽存栏2041万只,同比增长11.65%;家禽出栏6170万只,增长6.19%;肉类总产量11.67万吨,同比下降9.6%;禽蛋产量7.49万吨,同比下降10.79%;牛奶产量0.94万吨,同比下降48.91%。渔业生产小幅下降,水产品总产量6478吨,比上年下降10.13%。其中,淡水产品养殖产量6350吨,增长1.31%。
农机总动力124.5万千瓦,同比增长3.12%;机耕面积6.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84%;机收面积 11.4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33%;机械植保面积3.6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02%。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略有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0.90%,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18.7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30%,比重较上年下降1.6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下降2.0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65%,比上年降低1.35个百分点。
表2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小麦粉 | 吨 | 273142.35 | 8.44 |
饲料 | 吨 | 260555.42 | 41.72 |
鲜、冷藏肉 | 吨 | 338340.93 | 3.19 |
熟肉制品 | 吨 | 60537.72 | 18.63 |
饮料酒 | 千升 | 3723 | 60.47 |
纱 | 吨 | 17928 | -3.41 |
服装 | 万件 | 795.51 | 3.05 |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 吨 | 112627 | 22.01 |
硫酸(折100%) | 吨 | 1369485.41 | -11.06 |
中成药 | 吨 | 100.13 | 52.17 |
塑料制品 | 吨 | 113053.04 | -0.26 |
精炼铜(电解铜) | 吨 | 404319.84 | -14.52 |
黄金 | 千克 | 12615.69 | -35.25 |
白银(银锭) | 千克 | 179354.15 | -17.83 |
铜材 | 吨 | 75717.06 | 7.87 |
金属切削工具 | 万件 | 811.41 | -16.04 |
电力电缆 | 千米 | 283431.95 | 19.44 |
光缆 | 芯千米 | 1009602.17 | -75.39 |
建筑业实力不断增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家。建筑业总产值26.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81%。竣工产值13.94亿元,增长45.58%;签订合同额49.96亿元,增长47.62%。施工面积227.75万平方米,增长26.74%。
五、服务业
2019年,阳谷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15家,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7.29%;应付职工薪酬1.36亿元,同比增长4.42%。
邮政电信业稳中有进。邮电业务总量40486.04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0556万元,同比下降2.18%;邮政业务总量9930.04万元,增长21.6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8万户,下降3.11%;移动电话用户79.97万户,增长2.47%。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06部。光缆线路总长度1.39万公里;互联网宽带用户170628户,新增27314户。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城乡班线客车108部,农村客运站13个,农村班线18条,通村庄856个,年末公交车路数8路,公共汽(电)车运营110辆。县乡道通车里程2707.1公里,国省道108.2公里,高速4.7公里。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49.8%。其中,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5.8%;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下降84.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1.8%。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4.9:19.0:76.2,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25.6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下降61.5%。
房地产市场投资强劲销售减缓。房地产开发投资45.88亿元,比上年增长91.78%。其中,住宅投资39.37亿元,增长140.7%。商品房施工面积465.71万平方米,增长35.5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66.62万平方米,增长38.93%。商品房竣工面积57.37万平方米,增长93.09%。其中,住宅竣工面48.18万平方米,增长75.76%。商品房销售面积53.64万平方米,下降34.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88万平方米,下降33.0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3.52%。
七、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中,餐饮收入1.50亿元,增长4.3%;商品零售8.23亿元,增长20.4%。
主要商品销势良好。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4.23%;烟酒类增长1.93%;金银珠宝类增长15.59%;五金、电料类增长1014.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3.5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105.92%;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75%。
网络销售拉动有力。网上销售额1.90亿元,比上年增长58.7%。
八、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旧拓新。全县进出口总额151.8亿元,比上年减少31.8%。其中,出口27.2亿元,减少33.3%;进口124.6亿元,减少31.5%。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居全市第一位。出口产品主要有机电五金、食品农产品、化工等几大类。其中机电五金产品出口11.7亿元,占出口总额的42.96%;食品农产品出口10.1亿元,占出口总额的37.32%;化工产品出口5.3亿元,占出口总额19.63%。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实际利用外资0.6亿元。进口产品主要有铜精矿、原材料等。其中铜精矿进口123.4亿元,占进口总额的99.06%。
“一带一路”深度融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16.7亿元,比上年减少71.75%。其中,出口10.2亿元,减少46.31%;进口6.5亿元,减少83.85%。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小幅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0.53%。其中,税收收入11.19亿元,增长2.7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72亿元,增长10.43 %。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5%。
金融运行稳健高效。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3.28亿元,比年初增加29.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02.47亿元,比年初增加34.5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6.6亿元,比年初增加33.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1.5亿元,较年初增加9.5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7.56亿元,较年初增加18.62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县保险保费收入69677.47万元,比上年增长23.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752.52万元,增长12.08 %;人身险保费收入46924.95万元,增长30.6%。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6967.78万元,同比减少22.77%。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57元,比上年增长7.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8元,增长10.21%.
城市建设日趋完善。2019年市政园林建设投资1.53亿元,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07平方公里,新增0.25平方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10公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2座,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日。新增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共计清洁取暖8277户。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79万人、5.61万人、2.84万人、5.62万人和2.56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5.05万人和65.6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181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18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490元提高至520元。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医院45家。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增长28.57%,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平均增长9%。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9人,年人均保障标准6000元,比上年提高72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87人,年人均保障标准4500元,比上年提高700元。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9个,养老床位3553张。
保障安居工程顺利推进。棚户区改造开工1236套、基本建成658套,完成率分别为100%和256%。(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省)。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47户,完成率156%。
安全事故防控有力。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起,死亡8人,受伤11人(全部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1万元。与上年相比死亡人数减少11.11%;事故起数减少20%、受伤人数减少42.1%,直接经济损增加1.27%。2019年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一、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新增幼儿学位540个。新补充中小学教师338人、公办幼儿园教师44人。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专任教师分别为3939人、2135人和1039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90人。
表3 2019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 数量(所)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数(人) |
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 | 1 | 319 | 1083 |
普通高中 | 4 | 4259 | 12330 |
普通初中 | 22 | 8996 | 24668 |
普通小学 | 96 | 10072 | 61430 |
特殊教育学校 | 1 | 22 | 322 |
幼儿园 | 147 | 15098 | 27062 |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年末医疗卫生机构24所。其中,医院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置率均为10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有55元提高至69元。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6个,签约居民132194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每人每年130元。
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兴盛。成功举办阳谷县春节联欢晚会、阳谷县少儿春节联欢晚会、阳谷县戏曲春节联欢晚会、2019年消夏文化活动开幕式、文化惠民进基层汇演18场、聊城市“梨园春群英汇”戏曲大赛月赛12场、决赛1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等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文化站1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个。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2处和14处。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举办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240项次,其中社会力量承办占80%以上。体育社会组织695个,村级体育总会809个。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93%。全民健身中心县级覆盖率超过92%,行政村覆盖率96%。参加全国地掷球锦标赛、精英赛和青少年及大学生赛,获得金牌11枚、银牌8枚和铜牌16枚。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依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国家统计局和各地区统计局共同修订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初步核算数。经聊城市统计局统一修订反馈我县2018年生产总值为262.4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三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