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阳阳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关于做好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围绕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体工作思路,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升级,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新局面。
一、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不断挖掘旅游资源
一是推进景区提档升级。按照国家相关创建标准,经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程序组织综合评定后,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入选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唯一,为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被认定为首批聊城市直主题党日活动教育点,景阳冈家风家教展学馆入选“山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基地”。二是加快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创建为抓手,促进品质提升,发展好乡村旅游。推进景区化村庄建设,大布乡苏海村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推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工作。依托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和自然禀赋,积极培育寿张镇沙河崖新村和高庙王镇前仓村建设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策划“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系列活动,促进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县图书馆为依托,将紫汇湖休闲文化广场打造成近悦远来的城市文化会客厅,目前,新图书馆已运行,全县城市书房已达12家,建设数量、进度均居全市第一,打造了居民步行“15分钟阅读圈”。在县人社局人才公寓和县财政局新建2个图书流通服务点,目前全县图书流通服务点已达9个。
高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推进阳谷古城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进度,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积极推荐阳谷古城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鲁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匠人街)2个项目列入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重点谋划了阳谷县两河沿线景区优化提升工程、是阳谷古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项目、景阳冈·狮子楼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3个文旅政策性金融项目。
三、提升服务质量和人才素质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邀请知名高校教授授课,定期开展相关文旅专业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文旅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全方位培养领导、管理、经营、导游、传承、服务等人才,打造一支精旅游、懂文化、善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同时加强人才引进,推进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文旅专业人才,完善文旅人才激励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广纳高层次人才为我县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规划编制、决策咨询、政策制定、措施完善、综合协调、组织引导,共同探讨企业文旅发展路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并落实成果专业转化,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
组织举办了“好客山东贺年会”暨“两河之约共赴黄河大集春节季启动仪式——阳谷分会场”系列文旅推广活动、阳谷县首届海棠文化节暨“黄河大集”乡村游赏花季等系列活动4场。组织各文旅企业参加2023“山东人游山东”、沿着黄河遇见齐河——山东省沿黄文旅产业合作联盟、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畅游齐鲁 乐享金秋”暨2023 好客山东多彩自驾旅行季及“沿着黄河遇见海”2023 好客山东文旅新媒体创作者大会等文旅推介活动13场。推出“相约文博会”——“阳谷人游阳谷”惠民旅游巴士公交专线,周六、周日及节假日每天投放两部旅游巴士,设计南线和北线两条旅游线路,供游客免费乘坐。整合阳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并推出“两河文化”、“水浒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4条特色旅游线路。在新华社、新山东客户端、感知山东、闪电新闻、海报新闻、聊城日报、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络报刊以及新媒体共发布35条文旅信息,还通过“文旅阳谷”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各类信息400余条。进一步提升了“两河明珠 英雄阳谷”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落实文物安全责任。推动大运河阳谷段河道隐患排查整治,对省级文保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持续提升文物巡查工作成效。二是申请文保项目及专项资金。积极谋划文物保护项目,编制了6处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利用计划书,青杨李野战医院、阿城故城址保护修缮、阳谷民居保护修缮3个项目获批列入2024年省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库。三是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全面推进荆门上、下闸段阶梯闸集中展示工程,目前项目已完工待验收;实施了七级运河古街、城隍庙大殿、运河石桥、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工程,对阳谷文庙大成殿实施抢修,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四是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严格履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审批程序,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征求4批次所涉及13块土地出具考古勘探意见,对4处大型建设用地推动考古勘探工作。五是积极申报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阳谷县定水镇坡里村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
非遗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展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我县莲花落子等12个非遗项目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我县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到53项;开展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张扬等35人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目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达到97人;推荐赵传新等3人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达到5人。大力推进文化两创,指导非遗项目开发文创产品,今年已开发出两河明珠镇尺等文创产品15件。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文博会、活动展演,开展非遗进景区、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亲民体验活动35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