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
住房安全保障政策解读
一、主要的保障对象有哪些?
农村脱贫享受政策户、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农村低收入群体,对农村低保边缘家庭给予支持。
二、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如何认定?
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乡村振兴部门负责认定农村脱贫享受政策户、农村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
三、农村低收入群体如何申请危房改造?
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未保障的,可由农户向村委会(社区)提出申请,按照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工作程序,对唯一住房经鉴定(评定)住房属C、D级或无房户予以支持,另有安全住房的不得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对于保障对象本人无法提出申请的,由村委会(社区)协助提出申请。
四、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
通过农户自筹资金为主、政府予以适当补助方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的主要方式。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可纳入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范围,根据房屋危险程度和农户改造意愿选择加固改造、拆除重建或选址新建等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五、农村危房改造有哪些具体要求?
(一)面积标准。拆除重建或新建房屋改造要求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基本功能齐全。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但不得因建房原因致使脱贫群众返贫。
(二)抗震要求。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通过拆除重建或新建方式实施危房改造的,应有基本的结构设计,且能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通过修缮加固方式加固危房的,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鼓励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六、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及支付方式
(一)补助标准。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每年都不一样,以2023年为例,补助标准参考如下:
1.修缮加固危房,补助一般不低于1.2万元;修缮加固危房过程中,同步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的,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2.拆除重建或选址新建房屋,补助一般不低于2.5万元。
以上实际改造费用不足一般补助标准的,按实际补助。可根据实际提高补助水平。
(二)支付方式。全面推行县级财政直接将补助资金支付到危改户“一本通”账户制度。对开始组织施工的工程,由县级住建部门向县级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拨付申请,财政部门按规定补助标准50%的比例将补助资金预拨至农户“一本通”账户,剩余补助资金原则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完成支付。对于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改造,以及统建集体周转房等,可在明确改造标准、征得农户同意并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将补助资金支付给施工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